北京:北林植保老教授们为古树保护开方

2018-04-04 11:07:37 点击:4933

在古树保护中,病虫害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很多古树最后往往因病虫无力救治而死亡。古树保护到底怎么做才能事半功倍,有无医治古树病虫害的良方?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植保专业的三位老教授——沈瑞祥、杨旺和李振宇应邀来到位于北林学研中心的北京名木成森古树保护有限公司传授经验。三位老教授年龄均已过了80岁,但各个精神矍铄,做了一辈子植物医生的他们透着老中医的神韵,在畅谈古树趣事间开出了让人信服的古树保护良方。

更新观念位点前移

“树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体,有着自身的生长规律。当前全球性环境恶化,加上旅游业兴起对古树的影响,古树问题是越来越突出。做好古树保护,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指导方针,要把古树保护工作的位点前移。”沈瑞祥开宗明义。

对于人们把古树死亡归结于病虫害的说法,沈瑞祥认为是片面的。古树衰老之后出现病虫害,虽然病虫害是最终的致死因素,但并不是根本因素,关键的原因是树体衰弱了,抗病虫能力差了。树衰则病起,很多弱寄生的病菌只侵染衰弱的植株。古树上了病虫害,尤其是濒危的古树生病了,即使用药也很难医治,这要看古树与病虫之间的斗争结果。所谓“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对于古树而言,“药到病虫除”的观念是不现实的,也是短视的,需要改变。作为植物医生,不仅要看病治病,更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中医讲求“防”,重在“治未病”,这一点古树保护界一定要借鉴,古树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将位点前移,把预防保健工作做在前面。

人类的生存法则中提倡优生优育,植物界也一样,也得从选育抗病虫的良种入手,不能什么苗都种。基因好、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成为古树后,依然能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同样逆境下生存能力也更强,这是育苗植树根本,也是古树能长寿的基础。

改变做法重点转移

古树病虫害是古树保护中的大敌,也是古树保护工作的重点,对此李振宇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要从保护对象本身去考虑,而不仅是盯在病虫上。在他接触过的诸多保护案例中,很多是单纯从病虫防治入手的,虽然看上去一时救了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古树本身入手,增强其树势和抗病虫的技能才是根本。

同样是百年以上的古油松,长势强健的植株遭遇病虫入侵后会分泌松脂直接将其杀死,是造不成为害的,而长势弱的病虫就有机会在其机体上安家,逐年入侵并最终导致树体濒危,所以对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和古树养护措施相结合,通过地上通风、地下透气、增加营养等措施来壮其筋骨,增强其抵抗力。

“中医讲求适量、适度,对古树补营养要循序渐进,切不可大补,否则会适得其反,曾有古树因大换营养土而导致死亡的,这是庸医蛮干的结果”’杨旺说。

“在山东孟府有一棵古流苏,花开时节满树白花如雪,只是这棵树犯了怪病,树体里常流出黑水,很多人看了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应该怎么治呢?”北京名木成森古树保护有限公司曹恒星出示相关图片问计于三位先生。

“黑水病核桃上常发生,流苏树流黑水比较少见,初步可判断是病菌侵染树体干部后引起的,至于是什么菌,需要到现场调研后进一步检测。”沈瑞祥慎重回答。他同时解释了植病诊断的三种方法,一是临床诊断,二是检验诊断,三是治疗诊断。很多时候,疑难病症很难准确判断是什么病菌侵染的,此时并不是非要等待检验诊断结果,这个过程太长,是科研关注的。对于生产来讲,通常采用治疗诊断的方法,初步诊断后就可开方施药,这就像中医开方一样,保守用药,见效说明治疗思路是对的,按这个方向继续治,根据治疗效果增减剂量,微调配方。万一不成,得推到重来。“神医,药到病除是人们的美好幻想,尤其对濒危古树的病虫害是很难做到的,一定要科学看待古树的生老病死。”沈瑞祥坦言。

最后,先生们反复强调,植物医学是以植物生态学为基础,以医学理念来指导的,一个好的植物医生,不仅要对病虫的生理习性了解,也要对植物了解,对他们之间的消长关系了解,惟如此才能因树治病,才能保护好古树,为古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护航工作。